1.大力鼓励科研创新,高层次项目不断取得新突破
2018年以来,新增立项国家级项目32项,省部级项目192项,市厅级项目1044项。在项目申报管理中,积极拓宽渠道精准申报,特别是金坡教授2020年“新中国70年评弹书目传承研究”项目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是我校首次问鼎该类项目;积极有序推进国家社科后期资助类项目申报,2019年到2022年,连续四年每年均有获批。2022年,秦伟帅博士主持的“临夏树莓发酵果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获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立项,实现了我校在该类项目上零的突破;我校入选科创中国十大“先导技术榜”的项目,成为唯一入选的地方本科高校科研项目,实现了我校国家级科协榜单的历史性突破。2023年,“光电信息技术团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实现重大突破,获批3项。
2.强化学科平台建设,多项平台获批助力硕建点建设
科研处认真做好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各项目标任务落实推进,2022年初获批山东省精准培育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泰山研究院获批首批“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实现省级研究基地零的突破。“中国旅游研究院山岳旅游研究基地”正式落户泰山学院,我校不但又增加了一个重量级省部级平台,而且又进一步彰显了我校在旅游管理领域的优势与特色。我校成功入选第二批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黄河中下游遗产地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我校泰山研究院金坡教授荣获第十五届山东省社会科学学科新秀奖,实现我校在此类奖项上的新突破。“山岳旅游大数据赋能智慧平台工程研究中心”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
3.优化科研成果管理,多项成果取得突破
周郢教授的《泰山编年通史》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专项规划项目,实现我校又一开创性突破。2022年5月,组织参加第56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圆满完成“献礼建党100周年—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成果展”。
科研成果获奖奖励20项,其中省部级9项、市厅级194项。值得一提的是肖静教授申报的《新型有机光电子器件结构与物理机制的研究》获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取得重大突破;2023年,我校教师科研成果分获泰安市科学技术奖一、二、三等奖各1项,实现了历史新突破。论文成果2703篇,其中CSSCI30篇、SCI207篇、EI90篇、SSCI23篇;学术专著276部;专利授权230项,其中发明专利83项、实用新型127项、外观设计20项。
4.科研融合社会服务,积极促进成果转化
学校坚持立足地方、服务社会的原则,大力支持教师加强应用研究,推进产学研与社会服务工作,提高服务社会能力。2018年以来,科研经费连年攀升,2021年突破亿元。2018年至今,纵、横向科研项目到账经费近3.8亿元。
学校大力鼓励教职工科研创新,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在这一方面取得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重大突破。2022年,我们成功实现了11项专利成果的转化,在专利转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6000吨/年农业秸秆生物质精炼中试基地”成功入选“山东省2021年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秦伟帅团队助力泰安市东平县梯门镇泉灵农场,联合建设国内第一家樱桃白兰地酒庄,研发产品荣获2022年国际葡萄酒(中国)大奖赛(IWGC)金奖等。与此同时,泰山研究院获批为首批“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这在省级研究基地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而关键的一步,这项殊荣的获得标志着我们学校在社科理论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和影响力得到了更高层次的认可和肯定。